你有過這樣的經驗嗎?老師都打來告狀了,問孩子發生什麼事,孩子就是不說;想關心孩子在學校的狀況,孩子卻說「不知道」或避而不答;孩子莫名其妙的發脾氣、哭鬧後,問他怎麼了,還是不說……。
大人希望孩子說出心裡話,因此,常問,「要怎麼問孩子才會說」,但卻忽略了,要先去了解孩子不說心裡話的原因,才能根本解決問題。
1. 他覺得說了也沒用:
這通常帶有不信任大人的意味,認為將心裡話說出來、將真相說出來,大人也不會處理或不會相信,甚至只是要他忍耐,既然不會改變事情結果,索性就不說了。
2. 他擔心說了結果會更糟:
他認為不說沒事,但說了肯定就有事,也許會被笑、嘮叨、被罵、被罰,也有可能是孩子對於爸媽的處理方式沒信心,擔心爸媽跑去找老師、找同學,然後自己的處境會變得很難堪。
3. 他感覺大人根本沒有要聽:
他覺得大人常常只聽自己想聽的,話都沒有說完,大人就下結論,或自己想表達的是「東」,但大人卻一直在說「西」,無效的溝通乾脆就不溝通了。
4. 他認為事實會令大人失望:
孩子很在乎自己在大人眼中的樣子,認為大人喜歡他是因為自己都有表現好,覺得萬一大人知道事實,會讓大人對他感到失望。
5. 他覺得又沒什麼事幹麻說:
孩子可能覺得事情都已經過去了,或者根本就不是什麼重要的事,沒必要說,如果這時大人還一直問,只會讓孩子感到厭煩。不過,每個人對於事情是大還是小的認知不同,如果孩子是過於神經大條,那建議要再跟孩子好好溝通。
6. 他根本就不知道怎麼說:
孩子的表達、組織、邏輯能力不足,因此無法將事情始末好好表達,不會說所以才不說。
孩子不會平白無故不說,你看一兩歲的寶寶就知道,大小事都想要吸引你的注意,找你分享,孩子學會不說一定和過去的互動經驗有關,例如大人很容易不分青紅皂白就說孩子不對,大人很容易就對孩子生氣,大人總是因為孩子的好表現才關注孩子,大人總是沒有很專心的在聽孩子說話,大人總是小題大作……等等。
如果不想孩子有事都不說,那麼在陪伴時,一定要注意:
1. 好好聽孩子把話說完
2. 先同理不要急著說教
3. 讓孩子感受到你喜歡聽他說
4. 記住,事情已發生,苛責沒有用,重要的是教會孩子方法。
5. 了解孩子想要的是什麼再行動,很多時候孩子未必要你幫他出頭,只是想要說出來而已。
6. 每天一定要有彼此聊天的時間,爸媽先會自己說,孩子才會跟著聊心事。
7. 如果孩子真的不想說,也未必一定要追究原因,但你可以告訴孩子,你相信孩子下次會做得更好,想說時 隨時可以來找你們說。
8. 如果是表達能力沒有很好的孩子,爸媽平時就要引導孩子用「說」的方式做日記,並且鼓勵將唸完的故事再用自己的話說說看。
9. 讓孩子了解,什麼該說,什麼可以不用說。